“回头看”才能更好“向前走”
—— 一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
本报评论员
当前,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整改落实、建章立制的环节,这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,也是改进作风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检验。如何实现这一环节与前一阶段工作的有效衔接?如何确保整改落实出实招、做实功、求实效?一个重要方法是及时组织“回头看”,对照中央要求和群众期待,对前一阶段工作认认真真地进行“回头看”,看出问题,找到差距。
“回头看”是为了更好地“向前走”。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,改进作风是一个有机整体,前面环节与下一阶段环环相扣、息息相关。因此,只有及时开展“回头看”,总结前面工作的成败得失,有问题的拾遗补缺、有不足的补火加温、有遗憾的回炉返工,才能为深入推进整改落实创造条件、夯实基础,进而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、逐步深入。
从目前情况看,一些地方忙着“向前走”,缺少“回头看”。或是存在“松口气”思想,产生了懈怠、松劲情绪,不愿“回头看”;或是存在“赶进度”意识,急于走完程序,收兵了事,不屑“回头看”;或是存在“避风头”想法,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不推不动,不想“回头看”。产生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滋生了“闯关”思想,以为通过了前面环节就可以万事大吉,不愿意再回头找差距、查问题。
如果学习教育还有不扎实的地方,宗旨意识、群众观念尚未真正强化,建章立制岂不成了空中楼阁?如果查摆问题还有不到位的地方,病灶病根还没查清、自我剖析避实就虚,整改落实岂不成了无的放矢?因此,“回头看”找到症结,“向前走”才有方向;“回头看”查得扎实,“向前走”才能踏实。通过及时组织“回头看”,就能看清学习教育是否扎实、查摆问题是否到位、自我剖析是否深刻,就能辨别是否真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、是否有实质性整改措施、是否做到边学边改。惟其如此,才能防止跑冒滴漏、避免敷衍应付,从而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一个环节都不落下,一个问题也不留下。
“我们能看到多远历史,就能看到多远未来。”对教育实践活动而言,“回头看”的力度有多大,“向前走”的力度就有多大。活动越是往后,越要确保思想不放松、力度不减弱、标准不降低,用坚守如初、始终如一的精气神把整改落实落到实处,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反对“四风”的实效,并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。
(《人民日报》2013年11月26日01 版)
以行动转作风是硬道理
——二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
本报评论员
尚空谈而不求实,把意见建议当作“耳旁风”,是空道理;说得多做得少,即便找准问题也还坐等观望,是假道理;立言立行、真抓实干,以行动赢得作风的切实转变,才是硬道理。
教育实践活动越是深入开展,群众越关心反“四风”实绩,也越在意所作承诺的兑现。正因此,着力于整改、落实好整改,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严格标准,从而避免虎头蛇尾、知行脱节,确保活动善始善终、善做善成。
一手抓教育、一手抓实践,是此次活动的鲜明特点,整改落实就是重在实践。联系群众,目的是服务群众;查摆问题,落脚于解决问题。在这个意义上,听取意见、找准问题固然重要,整治顽疾、改进工作才更关键。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精神面貌的镜子,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。因此,不论对照检查材料写得多么诚恳、深刻,也不论在民主生活会上怎样红了脸、出过汗,检验各地区各单位活动成绩的标尺,还是在于整改落实的效果。
群众最反感“干打雷不下雨”的假把式,最厌恶“只有唱功没有做功”的空头承诺。确保实效、取信于民,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性要求。应当看到,尽管中央三令五申,反复强调突出解决好“改”的问题,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充耳不闻、实功虚做,以为只要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,奋力闯过民主生活会这一关,就可以大松一口气,让活动早日“收尾”。结果,“山还是那座山,梁也还是那道梁”,看不到行动,更起不了变化。试想,以这样的作风改作风,群众是什么观感,又怎会不伤心失望?
查摆问题、开展批评之后,群众在热切等待“下回分解”。作风问题积弊已久,没有“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”的意志,难以革除沉疴痼疾。然而,惟其艰难,才更需勇毅;惟其笃行,才弥足珍贵。以不见成效决不收兵的精神,步步为营、久久为功,夯实整改基础、坚定整改决心、谋求整改成效,我们就一定能决胜转作风攻坚战。
(《人民日报》2013年11月29日01 版)
解决突出问题要“准、狠、韧”
——三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
本报评论员
问题摆出来了,整改是不是动真格?承诺做出来了,行动如何跟得上?进入整改落实阶段,既要全面有序推进,也要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。这是解决“四风”问题的重要途径,对推动作风整体好转具有带动作用。怎样抓好专项整治,解决突出问题?关键就是做到三个字,一是“准”,二是“狠”,三是“韧”。
“准”,就是对准“四风”顽疾进行整治,不走神、不散光。开展专项整治,重点就是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。这里的关键是坚持“四个着眼”:着眼为民、利民、便民,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问题;着眼激发基层创造活力,切实解决工作只图形式、不求实效的问题和对基层多头考核、层层加码问题;着眼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,切实解决超标配备公车、多占办公室及住房、滥建楼堂馆所和违规使用“三公”经费问题;着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、权力观,切实解决政绩观错位的问题和滥用职权吃拿卡要、与民争利的问题。
“狠”,就是重拳出击抓专项整治,有决心、有力度。对作风上的顽症痼疾,如果没有狠招,就不足以祛除病根。对那些积弊已久的问题,对那些所谓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下猛药、敢啃硬骨头。对那些公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,及时依法依纪查处,发现一个处理一个。对那些软、懒、散的领导班子,及时加以整顿。对那些在改进作风上态度消极、措施不力、群众不满意的部门,限期改正。只要拿出硬措施,做到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,必能治歪风、树新风。
“韧”,就是坚持不懈抓专项整治,在“常”、“长”二字上下功夫。成事贵有恒。活动取得成效不易,巩固拓展成果更难,越难越需要坚持。专项整治行动可能是阶段性的,但往往是松一松就会反弹,必须有一股子韧劲,一天不放松地抓,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,不达目的决不收兵。对“四风”问题要始终保持警觉,从思想深处筑牢堤坝。对“四风”问题的一些变异现象,要紧盯不放、露头就打。对不良作风,惟以锲而不舍、驰而不息的精神抓下去,方有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曾讲过,抓党风、社会风气的好转,必须狠狠地抓,一天不放松地抓,从具体事情抓起。专项整治是一场攻坚战,按照这样的要求定位“准”的方向,坚定“狠”的决心,秉持“韧”的态度,依靠制度刚性终结作风弹性,我们定能解决“四风”方面的突出问题,开拓教育实践活动新境界,我们的工作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。
(《人民日报》2013年12月03日01 版)
越往后越要防“偷工减料”
——四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
本报评论员
“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,越要坚持标准,决不能虎头蛇尾,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。”高标准、严要求,是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重要原则,也是活动不断深化、扩大成效的重要保证。整改落实要见真功、建章立制要见真章,就务必继续坚持严的标准、严的措施、严的纪律,坚持按规定、按程序、按步骤办事,防止偷工减料、打折扣等现象的发生。
是不是按严格要求对前一段工作进行全面体检,找漏洞、打补丁,完善整改落实方案了?是不是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了“任务书”、列出了“时间表”?是不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,着眼长远着手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,以实现密切联系群众、弘扬优良作风的常态化长效化?在推进整改落实的过程中,这一切只有严起来,才会实起来,最终不折不扣地做起来。思想上稍一放松,行动上稍一失矩,标准上稍一降低,就可能使教育实践活动“一篙松劲退千寻”。
作风建设好比逆水行舟,整改落实阶段如同到了重要关节处,是人的思想容易出现懈怠疲态、意志开始变得薄弱、不良风气与不当利益最要割舍的时候。因而,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“一篙松劲”,越是爬坡过坎越应“咬定青山”,越是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藩篱越要敢于突破,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放松、标准上不能有丝毫降低、力度上不能有丝毫减弱。这样才能使教育实践活动一鼓作气,一作到底。
是不折不扣,还是偷工减料,往往取决于关键点、关键人、关键机构。各级干部应当继续把好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“总开头”,深刻体认到转作风开弓没有回头箭,晚改不如早改,虚改不如实改,一时作秀不如久久为功,才能让良好作风一点一滴转化成习惯和方式。各单位一把手应当牢固树立“第一责任人”意识,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,靠前指挥、深入指导,同时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,带头进行“回头看”,带头整改落实,带头加强党性修养、改进工作作风。各级督导组应当从严督导、从实指导,不仅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,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强化督导措施,提高督导质量,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,既出谋划策、又督促提醒,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。
行百里者半九十。眼下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攻坚阶段。始终坚持高标准、高质量,始终贯穿从严要求,以“钉钉子”的精神推进整改落实,确保活动善始善终、善做善成,我们就能取得群众满意的实在成效,以良好作风凝聚前行的力量。
《人民日报》(2013年12月05日01 版)
以担当精神解决“松、软、拖”
—— 五论整改落实如何推进
本报评论员
为政贵在行,转作风就得抓落实。精简审批事项,清退会员卡,清理超标办公用房……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环节,许多地方和单位的整改措施有声有色、效果良好。但与此同时,正如中央领导指出的,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“松”的情绪、“软”的现象、“拖”的问题,需要引起高度重视,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。
“松”主要表现在,有的认为班子和个人对照检查材料通过了,民主生活会开过了,整改承诺也作出了,落实工作主要是下面的事、基层的事,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说,活动该告一段落了,松懈情绪有所滋长。“软”主要表现在,有的对查摆出来的“四风”方面突出问题,表面上有决心、有声势,但一碰到实质问题就缺少勇气锐气,一触及利益问题就变得犹豫手软,瞻前顾后,畏首畏尾。“拖”主要表现在,有的提出了整改的目标和承诺,没有雷厉风行的措施和行动,“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,实际上是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拖着不改。
这些现象,究其本质都是“闯关”思想在作祟。而“闯关”的背后,恐怕还是态度出了问题,把个人的私心杂念摆在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前面,认为反“四风”只是敲敲警钟、收收人心。换句话说,就是没有担当意识,不会、不敢、不愿担当。
整改落实、建章立制,是最终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环节,也是攻坚克难、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。一方面,整改落实工作非常复杂,涉及的面很宽,触及的问题很深,许多是利益问题,连筋带肉、盘根错节,解决起来难度不小。另一方面,整改落实任务非常艰巨,有班子的整改任务、有个人的整改任务,有近期的任务、有长远的任务,有集中整治的任务、有建章立制的任务,如果不下大的功夫,不加大工作力度,就难以收到好的成效。倘若没有一股动真碰硬的勇气,没有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,如何冲破思想藩篱、打破利益羁绊?又怎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?
对教育实践活动,人民群众寄予厚望、充满期待,中央的态度是鲜明的,一抓到底的决心是坚定的。活动越往后,就越要坚持标准、从严要求,以“钉钉子”的精神抓好整改落实,决不能前热后冷、虎头蛇尾,决不能自损形象、失信于民。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反“四风”,以“先之劳之”的担当整改落实,才能面对矛盾不含糊,面对问题不躲闪,面对是非敢“亮剑”,面对歪风敢翻脸,从而牢牢把好整改落实这一关;才能真正克服“松”的情绪,消除“软”的现象、解决“拖”的问题,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、善作善成。
(《人民日报》2013年12月10日01 版)